年輕的深圳約有4萬痴獃老人 專家稱早發現早治療可減輕家庭負擔
  本報訊 (記者鮑文娟)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獃日。老年痴獃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病”,被稱為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後,老年健康的“第四殺手”深圳雖然是年輕的城市,但是也在逐步迎接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根據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測算,深圳約有4萬人患有老年痴獃,最嚴重的老年痴獃患者至少也有6000人。
  而在深圳各大醫院,前去就診的老年痴獃症患者有八成已是中重度患者,而一旦到了這個階段,目前臨床治療上基本上是束手無策。深圳的老年痴獃患者有其自身特點,多是隨子女遷徙定居,遠離家鄉相對缺乏親情支撐的他們更需要關愛。
  現狀:易漏診就診率低
  老年痴獃的初期癥狀是記憶障礙,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正常社交,所以很容易被家人忽視。在康寧醫院記憶門診就診的劉先生今年70歲了,神采奕奕,特別喜歡吹口哨有點像“老頑童”,很喜歡找人聊天。
  在一些話題上交流很正常,但是一被問起自己的出生日期以及自己的名字,就說不出來。
  “老人家回家找不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出門必須要人跟著。”康寧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吳東輝說。
  據介紹,老年痴獃症發展到中重度約10~15年,但早期癥狀非常隱蔽,易被忽視,但是到了後5年卻會發展迅速,不能進行任何日常活動,往往大小便失禁,不能吞咽,連親人自己都不能認識。
  深圳究竟有多少老年痴獃患者,深圳各大醫院的專家均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統計。這不僅是在深圳,在全國均面臨這樣的情況。因為社會對這個病普遍認知不足。根據國內去年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人患病率約為20.1%,重度的約在3%左右。“深圳按20萬老年人計算,約4萬人患有老年痴獃,最嚴重的老年痴獃患者至少也有6000人。”吳東輝說。
  “5年前,我在做研究時,國內醫學界普遍認為老年痴獃症在中國患病人數很少,排在血管痴獃症之後。但是這幾年醫學研究者發現,之所以患病群體統計人數少,是以前漏診太多。老年痴獃症在痴獃症病種中發病率是最高的。”深圳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鄒良玉博士說。
  “由於社會認知度不足,就診率不到10%。而且這種疾病也容易被誤診。”康寧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吳東輝說。
  不過就深圳的患病率而言,深圳的醫生有不同說法。在記者採訪過程中,有的醫生指出深圳還是一個年輕的城市,相對於其他城市老齡化程度偏低;而有醫生認為,孤獨是老年痴獃的重要誘因,而深圳鄰裡基本無來往,多是三口之家,深圳的比例應該比全國更高。
  群體:多為隨遷老人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從日常門診量來說,正在呈現逐年增加,看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而如何看待患病人數增加以及年輕化,專家們看法不一。康寧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吳東輝說,可能與環境問題、缺乏一定的維生素有關。在鄒良玉博士看來,不是疾病發病提前,而是人們對該疾病的認識更多,“以前都是老人七八十歲才被家人帶來,但是現在有的患者四十多歲、六十多歲就來醫院看。”
  在深圳,老年痴獃症的患病人群有其自身特點。在深圳患病的老年痴獃群體基本上是子女在深圳工作而隨遷過來生活。“隨遷的老人常常是到了子女身邊才被髮現有疾病,但是已經過了早期階段了。”鄒良玉告訴記者。
  病情:生活多數不能自理
  “一般被家人送來就醫,是基本上不能買菜購物,有的女性患者總是往往忘記關水龍頭,有的會忘記關煤氣,家屬已經不敢讓其做飯。生活多數不能自理。”鄒良玉說,“來看病,患者本人不知道,多半是家屬知道。”
  而康寧醫院記憶門診的就診人群也是如此。在吳東輝主任接診的病例中,深圳戶籍的老人比較少,大部分確診患者均為非深戶籍,其中前來就診者有八成都是中重度。
  “老年痴獃患者需要加強社會交流,但是在這邊親情支持很難,個人很難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子女又忙於工作,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鄒良玉說。這是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在養老上所面臨的尷尬問題。“老年痴獃患者需要家人更精心地護理,付出更多關愛。”鄒博士說,“一定要有人照顧,否則就有尋人啟事。”
  困局:治療無好方法 早篩查早診斷能延緩
  老年痴獃症早期癥狀隱蔽,人們普遍不認知,而到了中後期吃藥效果也不太明顯,這是該病令醫學工作者們頭疼的一個原因。
  “目前包括全世界對於老年痴獃症治療均無好的方法,只能儘量維持延緩惡化時間,卻無法根治。打個比方,如果早期發現了,不吃藥,記憶會減退得非常快,只能維持20%,但是吃藥後可以達到60%,往後拖2~3年,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鄒良玉說,除了目前醫療科學發展有限,影響治療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社會認知。
  “希望大家引起重視的是,希望在主觀記憶減退之前就來醫院進行篩查,因為就目前臨床來說,到了晚期能做的治療非常有限。”吳東輝告訴記者。
  如何預防老年痴獃?吳東輝說,對於老人來說,積極鍛煉身體和健康飲食,而心臟病風險降低會減少腦部風險,同時平時多註意加強認知訓練,廣場舞其實挺適合老人鍛煉。
  “第四殺手”的“殺傷力”
  一個老年痴獃患者
  一年花費七八萬元
  一個家庭有老年痴獃患者,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改變。陳女士的母親今年74歲了,患有中早期的老年痴獃症。陳媽媽健忘,一天要洗四次澡。她心情很容易不好,有時候還會疑神疑鬼地認為有人拿了自己的東西;還存很多布條說要給老家人用。
  但是陳媽媽本人迄今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老年痴獃症。“家裡給她買智能手錶,可以通話還可以GPS定位,但是仍然不放心,不敢讓她出遠門。”陳女士說。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除了疾病治療,間接費用花費也不少。“每月單看病買藥1400元,請個保姆每月4500元,再加上其他開銷,一年支出七八萬元以上。”陳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難覓社會支撐
  急需交流群體
  老年痴獃症治療多以口服藥為主,住院治療的病例非常罕見。在深圳康寧醫院,目前只有5名老年痴獃患者住院治療,絕大部分還是回歸到了家庭社會。
  而從社會支撐來說,老年痴獃疾病患者群體由於是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記憶力和表達都會衰退,很難像一些癌症等慢性病群體一樣自行建立交流群體自助。陳女士說,“我們很希望有一個共同的群體,我們這些家屬可以互相交流一些照看的經驗和想法。”
  鄒良玉副主任也認為應該有這樣的交流組織,“有些藥物在香港購買會比較便宜,有了交流平臺,家屬們可以批量購買。目前醫院也在推廣網絡醫院,給患者提供信息平臺,但是目前還不能做得非常細緻。”  (原標題:多數痴獃老人中重度才就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n05cndm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